鳳鳥是古代傳說的百鳥之王,也是具有吉祥意義的瑞鳥,常見于宣德時期的青花瓷上,作為全器的主紋。由于鳳鳥屬于神話性的動物,與龍紋一樣需要云氣和花卉的襯托,配合瓷器形制繪于內(nèi)外器表上,因此本文先介紹宣德青花瓷上鳳鳥紋飾的基本特徵,再選取敞口碗、四方爐、蟋蟀罐及高足碗等品類,說明以鳳鳥為主題的形紋設計。
一、鳳紋樣稿
古書記載的鳳凰特徵,是雞首、燕頷、蛇頸、龜背及魚尾,具有五種色彩,高約六尺,可以依據(jù)鳴聲來區(qū)分雌雄。宣德青花瓷上的鳳紋,雖然沒有完全吻合,但是小頭、細頸、麟身及長尾的形狀,與古書描繪不遠。
?
例如圖一之宣德時期鳳鳥,橢圓首,短勾喙,頸部細長如蛇,雙翅開展做飛翔狀,尾巴分成二條飄帶,飄帶二側皆有細密的毛羽,猶如水草一般,頭部和頸部的羽毛亦隨風飄展,緩緩飛升。
?
此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亦可見于其他宣德時期的青花鳳鳥上,只是局部畫法略有不同。有的鳳鳥頭部呈現(xiàn)渾圓的橢圓形,鳥喙尖細;有的鳳鳥尾巴為二長一短的飄帶式組合,或在其間加上靈芝紋裝飾;也有的鳳鳥尾羽彎曲如卷草紋,或是分成五束,側邊突出三角形,如旌旗飄揚。
?
多元化的造形顯示,宣德時期鳳鳥是在神話傳說的基礎上,按照時人的領會而繪畫的,因此呈現(xiàn)同中有異的形態(tài)。
二、鳳紋碗形紋設計
宣德青花碗的形式有敞口和直口之分,碗壁或斜或曲,若以鳳紋裝飾時,大多繪于敞口碗上。
?
圖二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碗,口沿外敞如喇叭狀,器壁向下傾斜,逐漸往內(nèi)收窄,底部具有圈足??谘貎?nèi)側勾勒卷草紋,外表以壼門紋邊框內(nèi)填圓珠紋托底,碗心及外壁都以成對鳳紋為飾。
?
碗心處的鳳鳥左右并列,以上下相倒的形態(tài)呈一升一降之勢。外壁的鳳紋如圖所示,鳳鳥昂首,雙翼開展向前飛翔,修長的尾羽加飾靈芝,以首尾相接的形態(tài)環(huán)繞一周。鳳鳥周邊散布纏枝花卉,組成穿花鳳鳥之題材。
相同的紋飾亦可見于景德鎮(zhèn)珠山官窯遺址所出土的明宣德青花鳳穿花紋碗上,是鳳紋在青花碗上的共同布局。
三、鳳紋四方爐形紋設計
青花四方爐是宣德時期特有的品類,目前所見的存世品數(shù)量稀少,表面以穿花鳳鳥為主要紋飾。
?
圖三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四方爐,爐口呈方形,口沿向外出唇,頸部短直,腹部外擴為上下皆窄、腰部最寬之狀,底下有四個如意折角足??谘丨h(huán)繞帶狀靈芝紋,頸部書寫年款,并以朵花紋裝飾,足部勾勒云紋。
?
爐身外壁分別繪畫一個菱花形開光,開光內(nèi)部繪畫雙鳳。鳳鳥皆為橢圓首和二長一短之飄帶尾造形,雙翅開展,以首上尾下或尾上首下的姿態(tài)并列。二者的喙尖和尾端朝內(nèi),身軀傾斜相對,配合菱花形的邊框,營造出上下追逐、環(huán)繞花叢間的動態(tài)。
?
爐身四壁有二寬二窄的變化,器面紋飾也在基本構圖上加寬或縮窄,運用菱花形的邊框,突顯鳳鳥穿花紋在器形上的表現(xiàn)。
四、鳳紋蟋蟀罐形紋設計
青花蟋蟀罐也是宣德時期特有的器物,表面除了龍紋、海怪、瑞獸、禽鳥、花卉及瓜果之外,也以鳳鳥為飾。
?
圖四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蟋蟀罐,罐體呈圓柱形,上方加蓋,蓋面下凹為「坐蓋式」,中間有孔可加蓋鈕,底下具有窄圈足。蓋面邊緣環(huán)繞一圈朵花紋,中間和罐體外壁繪畫鳳紋。
?
蓋面上的鳳鳥回首,水草般的尾羽順著圓形器面環(huán)繞,雙翅展開冉冉飛升。罐體外壁的鳳鳥成對出現(xiàn),長長的尾羽狀如卷草或旌旗,朝后飄揚,周邊散布云朵,在環(huán)狀器面上產(chǎn)生彼此追逐的效果。
五、鳳紋高足碗形紋設計
宣德時期的青花高足碗有圓形和葵花形二類,前者以鳳鳥為紋時,大多如敞口碗一般,采用成對雙鳳紋環(huán)繞杯體的狀態(tài),后者則會配合器形作開光式的設計。
?
圖五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高足碗,碗體呈十棱葵瓣式的造形,內(nèi)底書寫年款,外壁如圖所示,在每個葵瓣上勾勒菱花形開光,開光內(nèi)部繪畫雙鳳,以一上一下的姿態(tài)營造上下追逐的動感。
?
類似的紋飾亦可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時期青花葵瓣式高足碗上,甚至該館所典藏的宣德時期青花葵瓣式洗也有相同的雙鳳紋,可見此類成對鳳鳥、分組裝飾的形態(tài),特別適合葵花造形的品類。
?
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鳳紋在神話傳說與時人領會中發(fā)展出不同的形態(tài),配合器形做單一式、成對式或群體式的布局,展現(xiàn)同中有異的風格。下期將以松竹梅歲寒三友圖紋為題,介紹此類紋樣的設計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