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人的第二心臟”,我們的腳包括26塊骨頭、56個關節(jié)與118根肌腱,必須承受走路時2倍、跑步時6倍的身體重量。事實上無論是生物力學還是治療技術,腳的治療都跟一般骨科醫(yī)學有所不同。
穿高跟鞋沒有對或錯,只有合不合適
“穿高跟鞋”對許多女性很重要,但長久下來容易造成疼痛、外形軸向、功能及關節(jié)活動角度過于彎曲導致變形等。而高跟鞋除了增高,在視覺上也可讓小腿比例拉長、腳變小,促進翹臀及挺胸的功能,甚至是許多服務業(yè)規(guī)定的服裝。說實在的,和古代裹小腳有點像,都可以使女性走起路來搖曳生姿。
骨科教科書中直接寫道:“拇趾外翻治療的第一步:改變穿鞋的形式……”如果患者愿意這輩子都不穿包鞋、高跟鞋,當然沒問題,但事實上來看診的患者,往往都抱著更多的期待。所以我從來不會直接對患者說:“你不可以穿高跟鞋,或任何包覆腳趾的狹長鞋子?!边@就好像叫患者“不要走路”一樣沒有意義,因為患者做不到。
基本上,我并不是那么鼓勵大家常穿高跟鞋,但是,我也不愿見到把所有足部疾病的原罪都怪到高跟鞋上,因為這觀點也是不正確的。有人說穿高跟鞋會背痛,但有研究顯示穿高跟鞋其實對背痛沒有那么大的影響。我也曾刻意去查看穿高跟鞋會不會造成膝蓋痛,有研究以肌電圖測量大腿肌肉的電波變化,探究穿高跟鞋的人,坐下后站起來那一瞬間,肌肉用力是否會不平衡而導致膝蓋痛,結果顯示也沒有相關。
雖然穿高跟鞋確實有缺點,因為后跟提高,壓力都集中在趾跖關節(jié)上,對前足的壓力過大,容易造成拇趾外翻、甲溝炎等狀況。但是相對地,它也可以暫時舒緩某些疾病的不適感,比如說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某些偏前方的踝關節(jié)毛病,穿高跟鞋可能還比較舒服一點。這也就是我常說的:沒有什么對或錯,重要的是要了解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理解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之后選擇你最適合的方式去做又何妨!
孩子腳跟痛是在“轉大人”?
在發(fā)育期間,除了要注意小朋友能否長高外,也千萬不要忽略了“莫名其妙腳痛”的現(xiàn)象;如果小朋友老是抱怨腳跟痛,很有可能是“骨骺炎”所致。骨骺炎不只發(fā)生在跟骨?;旧?,只要有生長板的地方,就有可能會因為使用過當引起骨骺炎,但腳跟因為是運動、活動時應力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最容易發(fā)生跟骨骨骺炎。
? 骨骺炎的痛較為分散,不像足底筋膜炎的痛點集中在腳底。
? 若不小心引發(fā)了骨骺炎,可能多休息后癥狀就會緩解,不像足底筋膜炎,每天一下床就會痛,腳踩踏時也會不舒服。
對多數(shù)人而言,它是很神秘的病,也常常會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可是它與足底筋膜炎的癥狀卻不盡相同。 骨骺炎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主要是運動太過劇烈所致。根據(jù)研究顯示,骨骺炎的好發(fā)族群,多是八到十一歲的男生,女生就比較少。因為這階段的男生活潑好動,患骨骺炎的機會較高。
除了腳跟外,還有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骨骺炎呢?基本上,腳掌前端的跖骨頭也會產(chǎn)生骨骺炎,有時候甚至會延伸到成人階段,形成慢性問題,最后甚至要進開刀房。反而常見的跟骨骨骺炎,還不至于會因為延遲治療讓病癥惡化到這么嚴重,一般保守治療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此外,髕骨韌帶與膝蓋連結處也有生長板,發(fā)炎后就形成“少年跳躍者膝”或“脛骨結節(jié)骨凸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
另外,像少棒選手因為手肘使用過度頻繁,扭轉過劇,容易患少棒肘,都是類似生長板的疾病。 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因應態(tài)度,骨骺炎并不是很嚴重的疾病。首先就是要多休息,復原后,也不要忘記運動一定要適度,不要過頭。其次,選擇一副適當?shù)男瑝|,會對癥狀的緩解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市面上一些矽膠材質的“足跟鞋墊”(非足弓)就是不錯的工具;它可以幫助小朋友的腳跟提高,力量就會向前分散,足跟的壓力就會減少;此外,矽膠還可以有效分散每一步的力量,運動時會覺得比較舒服,沒這么痛。 一旦小朋友發(fā)生了莫名其妙的腳跟痛,要了解,它非常有可能是骨骺炎而不是足底筋膜炎,但也有可能是腫瘤,甚至是肌腱斷裂、感染等等,雖然后者情況非常罕見。
若要排除這些情形,找出正確原因,就應該要尋求專業(yè)醫(yī)生協(xié)助,照X光來確認。不要再相信一些錯誤的觀念,如“生長痛”、“轉大人”、“轉骨方”等等,或者在情況還不明了的時候,就跑去找國術館、民俗療法“喬一喬”。為了降低困擾,應建立正確醫(yī)學認知,一旦發(fā)生狀況,立即尋求??漆t(yī)師的診治才是正道。
痛風性關節(jié)炎 控制好尿酸值就不用一輩子吃藥
由于痛風性關節(jié)炎不痛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癥狀,所以有很多患者在疼痛消解后便輕忽大意,然而,痛風性關節(jié)炎后續(xù)若沒有妥善處理,引發(fā)的后果是很嚴重的。正因為痛風性關節(jié)炎對關節(jié)的影響,不只是關節(jié)外觀凸出一塊而已,它還會侵蝕關節(jié),造成退化性關節(jié)炎;嚴重的話,關節(jié)甚至很可能會潰爛,整個功能被破壞殆盡,到最后只能進行關節(jié)融合術補救,而且從內科的觀點來看,痛風性關節(jié)炎甚至有可能造成腎功能衰竭。
所以,針對慢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治療,一定要從根本的控制尿酸值做起。然而,很多人希望能根治,卻又害怕長期服用藥物會傷身體,所以諱疾忌醫(yī)或尋求某些民間療法。 痛風是體質與生活形態(tài)的混合表現(xiàn),想要依靠所謂民俗療法改變遺傳基因,或根治容易罹患痛風的體質,實在有點異想天開。相對地,怕降尿酸藥物傷害身體,而不去積極治療自己的慢性痛風也是錯誤觀念,其實并非患者有痛風就必須一輩子吃降尿酸藥,如果患者改變生活形態(tài),并配合降尿酸的藥物,讓血中尿酸值持續(xù)維持良好,之后可能就可以停止服用。
人體是經(jīng)過數(shù)十萬年的演進而成為現(xiàn)在的形態(tài),其設計原本就不是要讓我們承受現(xiàn)代飲食中這么高的普林量,所以飲食控制對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治療,當然是有必要的,但很多人談到痛風,往往只談飲食控制,其他的就不管。其實,飲食控制只是生活形態(tài)改變的一個面向而已。因此良好的生活形態(tài),多喝水、不過度疲勞及過度運動或熬夜或突然大吃大喝,才是最關鍵的因應方式。
Q.氣墊鞋一定有益健康?
正解:當腳變形或有不穩(wěn)定的狀況,比如腳往內傾斜或往外傾斜很嚴重,當你穿更軟的鞋子時,就會內傾或外傾得更嚴重。
?
Q.穿寬楦頭的鞋子,腳就比較舒服?
正解:未必。楦頭寬,理論上可以讓腳趾頭的活動比較好,可是有些看似很寬,前面腳趾頭下探的空間卻不足,那也沒用。如果楦頭過寬,中足部固定不夠而滑動,反而造成肌腱疲勞及疼痛。
Q.舊鞋比新鞋好穿?
正解:當鞋子磨損到一定程度,應該要換掉。磨損得厲害的鞋,會令腳跟傾斜。而運動鞋穿久變薄,它的吸震功能也會變差。
?
關于腳痛的十大誤區(qū):
(×)氣墊鞋一定有益健康?
(×)穿寬楦頭的鞋,腳就會比較舒服?
(×)有空多踩健康步道可以養(yǎng)生?
(×)舊鞋比新鞋好穿?
(×)平日不運動,周末運動就夠了?
(×)鞋子會愈穿愈大,所以要買緊一點、小一點?
(×)手術后就不能穿高跟鞋?
(×)孩子腳跟痛是在“轉大人”?
(×)糖尿病足很難照顧?
(×)凍甲(甲溝炎)拔掉趾甲就會痊愈了?
以上十大誤區(qū)通通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