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一再重新定義著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高度,也劇烈改變著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今日的新技術與設計,往往就是明日生活的常態(tài);設計師們如何在現(xiàn)有基礎上發(fā)揮想像,為未來生活的可能性寫下新頁??
?
飛行滑板 凌空翱翔
早從達文西在世的文藝復興時代,人類就已經想像乘著一雙翅膀,脫離地心引力的桎梏飛上青天。身處二十一世紀人類早已飛上太空的時代,還有什么新發(fā)明可以重新詮釋“交通”的定義?答案是飛行滑板!
經過十七年的漫長研發(fā),發(fā)跡于新墨西哥州的美國航太科技公司ARCA最近推出一款可商業(yè)量產的飛行滑板ArcaBoard,號稱是繼腳踏車、汽車、飛機以來最石破天驚的交通工具再進化。
?
ARCA曾經有過各種輝煌的研究成果,像是推出全球規(guī)模最大、可進入平流層的太陽能熱氣球、參與各種火箭發(fā)射計劃、獲得歐洲太空總署委托開發(fā)火星太空船降落傘系統(tǒng)等。而繼近期推出無人機AirStrato實驗計劃之后,ARCA結合其航太科技基礎,推出一款不可思議的個人行動載具,除了是由塑合材質制成,重量僅有82公斤;更有272匹馬力的推進能耐,讓它可輕松搭載體重超過一百公斤的壯漢!
?
這款電力驅動的飛行滑板賦予使用者全新的行動自由,不但前進、后退、左轉、右轉均可靈活朝各種方向行進,甚至還能離地懸空30公分,時速也可達每小時二十公里。這樣神奇的設計,盡管每塊將近兩萬美金,價值不斐,身價直逼汽車,但是追求新奇刺激的金字塔客層,已經摩拳擦掌,熱切等待著這款產品在今年四月中旬開始出貨!
動力滑板 酷炫搶市
不只飛行滑板很具噱頭,“真正”的滑板始祖,也在悄悄改變當中。在美國,尤其是加州,滑板不只是標榜年輕、挑戰(zhàn)極限的運動,也是很多人真真實實通勤、交通往來的工具。為了讓懶人也可以享受滑板樂趣,加州硅谷的Boosted Boards公司推出一款動力滑板,成為“玩具”市場的矚目商品。這款電池驅動滑板,不只靠腳“劃”來維持前進,使用者也可利用遙控器來無線控速。別小看它的實用性,只要將電池充飽,就可連續(xù)跑上11公里,每小時最高時速甚至可達35公里,無論是上學、上班,甚至外送服務,短程往返通通不成問題。
?
你可能會反駁,現(xiàn)在不是已經很流行腳踏車通勤了嗎?何必花上至少臺幣三萬塊買塊滑板來炫耀呢?其實,這款電動滑板強調的是重量輕盈、隨身可攜的簡便性;不需如自行車得考慮出入的捷運站,無須受限U-bike的停靠站,更不用擔心抵達目的地后無處可停放……如同一般的滑板,這款Boosted Boards可以拿了隨身就走,而且它輕松易用,站上去就可以前行,搭配應用App,還能讓初上手的使用者輕松查看時速、電量等關鍵訊息,并提供新手上路小貼士,從此馳騁風火輪之上,可說完全不費吹灰之力!
兩輪革命 智能掛帥
說到這風火輪,兩輪個人電動交通工具的始祖賽格威(Segway),在加入新東家小米集團的資金挹注后,也開始進行轉型計劃,最新推出的產品,不但是拉風的個人行動載具,也是移動的機器人!在小米集團旗下的納恩博(Ninebot)于2015年大手筆并購賽格威之后,英特爾(Intel)便與其展開合作,并迅速以賽格威品牌推出一款可自動保持平衡的兩輪車,當它非處于滑行模式時,只要按個按鈕就可以變身為:伸出頭(螢幕)、張開手、會微笑、會說話、能眨眼、可聽語音辨識命令的機器人!
?
盡管這款新產品確實有些許賽格威電動車的影子,但是新產品與之前最顯著的不同,就是拿掉了把手,騎士必須借由夾緊兩腿之間的平衡稈保持穩(wěn)定。如果以時速18公里的耗能來看,使用者可一次騎上30公里,通勤功能不容小覷。
?
而加入了智能功能后,這臺機器人載具還可感應環(huán)境變化、在黑暗中辨認物體、人物、聲音;未來透過開發(fā)計劃,還將延伸出更多功能,不再只限于“代步工具”之用,除了能追著主人到處跑、還可連網,利用內建鏡頭(眼睛)替主人拍攝短片或照片并傳輸上線。這個小家伙也可以幫忙采買、運送購物戰(zhàn)利品,甚至為主人家應門帶路,儼然就是聰明小管家!
?
?
自駕科技 風起云涌
在陸路交通工具方面,除了短程、單人的電動載具;開發(fā)自動駕駛車的熱潮,正是風起云涌,堪稱路面代步工具最令人期待的下一步發(fā)展領域。不只全球頂尖汽車大廠競相投入,就連硅谷的網絡公司,也對這塊潛力無限的市場垂涎三尺。
?
盡管市場對于自駕車一片看好,此型交通工具尚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最大的問題,就是合法性與安全性。不過,從美國的例子來看,就算自動駕駛車全面普及仍然遙遙無期,但已經有內華達、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密西根等州政府通過立法,通過無人駕駛車的上路使用,為自駕車的大眾化預作準備。
?
美國通用汽車,就曾與上海汽車集團共同攜手,結合澳洲、歐洲、美國等地菁英,提出都會電動概念車EN-V(Electric Networked-Vehicle),當時推出的兩人車,款式取名為“驕”、“妙”、“笑”三種,試圖以打破傳統(tǒng)的非典型設計,解決交通擁塞、碳排污染、行車安全等各種問題。
?
這三種概念車的車身由碳纖聚合物構成,重量只有五百公斤重,車體寬度也僅有1.5公尺,不論重量或寬度,都只有傳統(tǒng)汽車的三分之一,可以在空間捉襟見肘的都會地區(qū),更有效率使用停車位。
?
在鋰電池驅動下,這種新載具可做到零碳排,每次由家用插座充飽電,就可以行駛四十公里;借由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與距離感測科技,此系列車款可進行手動與自動操作。為了安全與效率,此系列車款還特別研究了車與車之間的訊息互通裝置,借由距離感應器、攝影機所架構起的網絡信息比對,可在行車之間快速做出反應,減少車禍發(fā)生,讓行車更安全。
網路巨人 設計探索
不只車廠這幾年來動作頻頻,網路巨擘也虎視眈眈。在最早請來史丹佛大學人工智能研究室先驅Sebastian Thrun(同時也是谷歌街景服務的共同發(fā)明者)領軍專業(yè)團隊積極研發(fā)后,目前極受矚目的谷歌自駕車計劃(Google Self-Driving Car Project)已經小有成績。
?
谷歌推動的概念車,沒有方向盤,也無需踏板,它的車頂裝有雷射掃描器,可精確建立周遭環(huán)境的3D地圖,讓車子自動判讀駕駛。雖然谷歌自駕車在今年稍早發(fā)生過全球矚目的車禍,撞上了一輛校車,為自動駕駛車的安全與判讀精確性蒙上陰影,但是自動駕駛車的設計與開發(fā),已成為未來下一波交通革命無可避免的趨勢。
未來想像 穿戴上身
不只交通載具將“想象”化為“現(xiàn)實”,近期最夯的產業(yè)變革,亦不能獨漏“可穿戴式”裝置。不同于電子大廠著重在電子功能的應用,時尚設計師對于“可穿戴”的未來詮釋,別有另類想象。
?
設計團體“摩登游牧族”(The Modern Nomads,MoNo)不但組成分子很奇特,除了時尚設計師、雕塑家,甚至還有駭客,他們推出的“雞尾酒制造裝”(DareDroid Cocktailmaking Dress),在造型搶眼之外,還多添了一點逗趣的想象。只要套上這件“衣服”,穿著者便會以身上的衣服調制色彩繽紛的雞尾酒!
?
設計者在發(fā)想這件機器人時裝作品時,試圖將醫(yī)療科技、電子裝置、感應器等技術融為一體,如同科幻電影道具的衣服,只要偵測出穿戴者友伴的出現(xiàn),就會從背后肩帶的塑膠導管自動派發(fā)非酒精飲料,達到增進人際互動的可能性。
?
?
感應技術 創(chuàng)造連動
而來自丹麥歌本哈根、創(chuàng)立于2004年的Diffus Design,也巧妙運用智慧織品與感應科技,創(chuàng)造出另一款有趣的穿戴式裝置。
由“鏡頭快門”開闔得到靈感的“紫外線洋裝”,可以偵測穿著者“目前”以及“未來”暴露在陽光下的日照量。借由打開,或是關閉衣服上可穿透至皮膚的通氣孔洞,讓日照多寡以視覺的方式快速顯現(xiàn)。當日照十分強烈,衣服上的“快門”就會完全關閉,反之,當日照十分微弱,快門就會整個打開,借由此種連動,讓使用者知道該如何回應光線照度的高低,也讓衣服與穿著者之間產生一種富于詩意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