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官网,大地资源第二页中文高清版,大地资源网更新免费播放视频,大地资源在线影视播放,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视频下载,大地中文资源6

第 599 期文章

古器物學(xué)講座——中國古代陶瓷專題? 龍泉窯系青瓷

龍泉窯位于浙江省處州龍泉縣,此窯創(chuàng)燒于北宋,盛于南宋至明初,以青瓷聞名于世,直到明代中葉以后才逐漸衰落。

?

龍泉窯的燒造歷史悠久,產(chǎn)品供應(yīng)朝廷、官府及民間之外,也是外銷東亞、東南亞、非洲及歐洲等地的貿(mào)易瓷,影響十分深遠。因此本文除了介紹宋代龍泉青瓷之外,還會述及元明兩代的龍泉產(chǎn)品,以及受龍泉窯影響的同安窯特色,希望讀者對于龍泉窯系能有概括性的認識。

一、北宋龍泉窯

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常見越窯遺風(fēng),造型有梅瓶、執(zhí)壺、盤口壺、碗及多管瓶等等,表面常以篦紋和蓮花紋裝飾。

?

例如圖一為北宋時期的龍泉窯刻花五管瓶,此器由浙江省龍泉市塔石鄉(xiāng)秋畈村北宋元豐元年墓出土,器形包含瓶蓋與瓶身二部分,瓶蓋為覆盆式,頂部有葫蘆形的蓋鈕,瓶身為直口、短頸、深腹、圈足之狀,上半部為分節(jié)式的四重凸棱,表面淺刻斜向的平行篦紋,肩部豎立五根圓柱形小管,下半部刻成多重蓮瓣紋。

?

此類多管瓶的造型獨特,是北宋龍泉窯里頗富特色的器物,其他還有盤口壺、梅瓶及執(zhí)壺等品類,胎體厚重,胎色灰白,釉面薄而灰青,是此一時期的共同特徵。

(圖一)+北宋.龍泉窯刻花五管瓶+器形包含瓶蓋與瓶身二部分,肩部豎立五根圓柱形小管,是北宋龍泉窯的特色產(chǎn)品。圖片來源:《浙江紀年瓷》,頁201。(圖一)+北宋.龍泉窯刻花五管瓶+器形包含瓶蓋與瓶身二部分,肩部豎立五根圓柱形小管,是北宋龍泉窯的特色產(chǎn)品。圖片來源:《浙江紀年瓷》,頁201。

二、南宋龍泉窯

南宋時期,北方的汝窯和定窯因戰(zhàn)亂而衰落,許多窯工隨著宋室南遷,使龍泉窯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在胎土釉料及燒造工藝上都有顯著的進步,風(fēng)格煥然一新,日人稱為「砧青瓷」。

?

南宋龍泉窯的品類有爐、碗、瓶及多孔器等等,造型常見仿古之意。例如圖二為南宋時期的龍泉窯鬲式爐,此器由四川省遂寧市南強鎮(zhèn)金魚村窖藏出土,爐口外折為平檐狀,頸部短,肩部窄,腹部呈扁圓形,器底具有三足,形制模仿商周陶鬲。它的胎體較薄,胎色灰白,表面施以多層釉料,釉厚粉濁,顏色粉青如玉,呈現(xiàn)精致、穩(wěn)重、高雅的美感。

?

由于南宋龍泉窯改良了胎釉的配方,采多次素?zé)?、多次施釉的工藝制作,成品具有胎薄釉厚的特色,而其造型模仿古代銅器、陶器及玉器,也是仿古潮流下的產(chǎn)物,與南宋官窯雷同,二者的關(guān)系耐人尋味,是陶瓷史上頗具意義的課題。

(圖二)南宋.龍泉窯鬲式爐+此器模仿商周陶鬲,胎薄釉厚,顏色粉青如玉,呈現(xiàn)精致、穩(wěn)重、高雅的美感。+圖片來源:《龍泉窯青瓷》,頁153,圖121。(圖二)南宋.龍泉窯鬲式爐+此器模仿商周陶鬲,胎薄釉厚,顏色粉青如玉,呈現(xiàn)精致、穩(wěn)重、高雅的美感。+圖片來源:《龍泉窯青瓷》,頁153,圖121。

三、元代龍泉窯

元代初期的龍泉窯承襲宋代的風(fēng)格,以小件器物居多,其后發(fā)展出不同的方向,胎土灰白,釉色青綠帶黃,器表裝飾豐富,形制高大厚重,整體風(fēng)格氣魄宏大,日人稱為「天龍寺青瓷」。

?

例如圖三為元代的龍泉窯刻花大瓶,此器為英國大衛(wèi)德基金會藏品,瓶口外敞如喇叭狀,頸部粗長,肩部窄,腹部外擴為圓鼓形,腰部以下收窄,足底微撇。它的胎體厚重,表面布滿刻花弦紋和纏枝花卉,釉色青綠,呈現(xiàn)元代龍泉窯的典型特色。

?

除了刻花之外,元代龍泉還有貼花、堆花、印花及褐色點彩等裝飾技法,尤其露胎貼花經(jīng)高溫?zé)砷偌t色,與青綠色的釉面產(chǎn)生鮮明對比,裝飾效果極為突出,而部分器物模仿中亞金銀器,也能反映當時中西合璧的風(fēng)格。

(圖三)+元代.龍泉窯刻花大瓶+此器胎體厚重,表面布滿刻花弦紋和纏枝花卉,釉色青綠,呈現(xiàn)元代龍泉窯的特色。圖片來源:《世界陶磁全集13遼金元》,頁41,圖28。(圖三)+元代.龍泉窯刻花大瓶+此器胎體厚重,表面布滿刻花弦紋和纏枝花卉,釉色青綠,呈現(xiàn)元代龍泉窯的特色。圖片來源:《世界陶磁全集13遼金元》,頁41,圖28。

四、明代龍泉窯

明代是龍泉窯由盛轉(zhuǎn)衰的關(guān)鍵期,早期繼承元代的基礎(chǔ),品質(zhì)尚可,中晚期以后瓷窯減少,產(chǎn)品水準大不如前,加上青花瓷興起,使龍泉窯更趨沒落。

?

明代龍泉的胎土灰白,釉色青綠帶棕,近似艾綠,因透明度高,表面光澤較強,日人稱為「七官青瓷」。例如圖四之明代龍泉窯刻花爐,口沿往外翻折為出檐狀,上方附加一對立耳,頸部短直,腹部呈扁圓形,器底有三個柱狀足。

?

爐耳表面雕刻繩索般的斜線紋,頸部環(huán)繞卷草,腹部與三足布滿錢紋,釉面青綠帶有棕色,?;瘡娗彝该鞫雀?,足端露胎處呈泛紅的現(xiàn)象,是明代龍泉窯的特色。

?

雖然明代中晚期龍泉窯走向式微,產(chǎn)品有胎粗釉厚、成品草率的缺點,但是早期品質(zhì)不錯,而且大量外銷,部分器物的造型紋飾與景德鎮(zhèn)官窯燒制的青花、釉里紅器雷同,在當時具有相當?shù)闹匾浴?/p>

(圖四)+明代.龍泉窯刻花爐+此器的釉色青綠帶棕,玻化強且透明度高,足端露胎處泛紅,是明代龍泉窯的特色。圖片來源:《世界陶磁全集14明》,頁234,圖229。(圖四)+明代.龍泉窯刻花爐+此器的釉色青綠帶棕,?;瘡娗彝该鞫雀?,足端露胎處泛紅,是明代龍泉窯的特色。圖片來源:《世界陶磁全集14明》,頁234,圖229。

五、同安窯

龍泉青瓷于宋代興起時,即是當時的貿(mào)易商品之一,因此南方窯口也大量燒制仿龍泉窯的青瓷銷售海外,其中位于福建的同安窯青瓷以流暢的紋飾著稱,日人稱為「珠光青瓷」。

?

同安窯青瓷有碗、盤、碟、罐、洗、瓶、爐等品類,其中以碗的數(shù)量最多。例如圖五之宋代同安窯青瓷碗,碗口外敞,器壁向內(nèi)傾斜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胎體灰白,釉色青黃,因施釉不到底而使底足露胎,正是同安窯產(chǎn)品的特徵。

?

碗的表面以大斜刀刻出主紋輪廓,再用篦紋作為附屬性的紋樣,罩上青釉后,因積釉多寡而有深淺之分,紋飾風(fēng)格流暢,是宋代外銷日本的主要品類,深受日本「茶湯鼻祖」珠光大師的喜愛,故有「珠光青瓷」之名。

?

龍泉窯是古代重要的青瓷窯場,影響遍及中外,每一階段都有其獨樹一幟的特色,值得仔細比較與欣賞。下期將以黑釉瓷系為題,介紹唐宋時期黑釉瓷器的發(fā)展概況。

(圖五)+宋代.同安窯青瓷碗+此器以大斜刀和篦紋作裝飾,因積釉多寡而有深淺之分,紋飾風(fēng)格流暢。圖片來源:《金明集瓷選錄》,頁91。(圖五)+宋代.同安窯青瓷碗+此器以大斜刀和篦紋作裝飾,因積釉多寡而有深淺之分,紋飾風(fēng)格流暢。圖片來源:《金明集瓷選錄》,頁91。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lián)絡(luò)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lián)系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guān)閉
改则县| 饶平县| 嘉定区| 隆尧县| 房产| 上栗县| 剑川县| 鄂州市| 沐川县| 垫江县| 贵阳市| 青川县| 读书| 武城县| 清镇市| 六安市| 秦皇岛市| 肥东县| 西城区| 增城市| 舞钢市| 新干县| 闻喜县| 东源县| 江城| 焉耆| 四子王旗| 田东县| 铜陵市| 永善县| 永平县| 溆浦县| 札达县| 德令哈市| 伊通| 九龙坡区| 登封市| 阿拉尔市| 南漳县| 衡南县|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