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其實都被一條隱形的線串聯(lián)著!”身為目前最知名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塩田千春在談及創(chuàng)作由來時表示,只要生活在社會當中,我們就會與某個人有所連結,“因此我希望能引領觀眾去思考『我是誰』以及『究竟什么才是存在』這樣的問題?!?
?
塩田千春的創(chuàng)作盡管“哲學”意味十足,卻在視覺層面相當引人入勝,并激起廣泛共鳴,因此在全球開始聲名鵲起,越來越受矚目。
在2017年開始巡回日本、韓國、澳洲、印尼、中國等地的亞太特展之后,她的作品在2025年來到巴黎,以超過1,200平方米的空間,展現(xiàn)這位藝術家近三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生涯演進,成為法國有史以來聚焦塩田千春的最大規(guī)模特展。而在展期結束之后,也將繼續(xù)移師至意大利都靈的東方藝術館(Museum of Oriental Art)繼續(xù)展出。
1972年生于大坂,目前定居在德國柏林的塩田千春,為什么能受到如此的矚目?
有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她以獨創(chuàng)的美感,觸動觀眾內心的溫柔,讓觀者能在沉浸于作品的同時,也檢視自己的人生。
?
重視情感與情緒 日常物件探索人生議題
“我由個人的經驗與情感汲取靈感,并讓這些感覺延伸出去,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些情緒?!彼诮邮懿稍L時表示,自己無法以言語形容這些情緒,因此必須借由藝術創(chuàng)作,讓觀眾產生感同身受的情感連結。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她就以交織的毛線進行各種藝術裝置創(chuàng)作,紅色、黑色、白色,各種不同的毛線交織在椅子、床架、鋼琴、衣物等各種生活物件之間,邀請觀眾走進如同夢境一般的氛圍,創(chuàng)造出強烈視覺沖擊,也形成她最具標志性的風格。
而除了毛線的纏繞與交織,這位藝術家也緊扣著“身體”與“靈魂”等主題,將表演、身體藝術、藝術裝置冶為一爐,并投入雕塑、攝影、錄像、繪畫等媒材的創(chuàng)作。
她更從身為女性、藝術家、移民等角度出發(fā),在作品中探索“母職”、“生命”、“時間”、“遷徙”、“夢境”等人生經常必須面對的議題,呈現(xiàn)生命的脆弱與短暫,同時也將她靈魂深處的顫動與感懷,以獨特的詩意傳達給觀者。
?
毛線交織夢境氛圍 創(chuàng)造強烈視覺沖擊
談起塩田千春以毛線進行創(chuàng)作的緣由,其實背后有著耐人玩味的故事。
她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時表示,其實自己最早也是從繪劃開始創(chuàng)作?!袄L畫是種源遠流長的藝術形式,但我感覺它并不是屬于我的媒材,也不屬于我的個人歷史,我想要找到藝術的意義,我知道如果繼續(xù)畫下去,將只是為了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
她表示習畫以來,有時會深覺陷入瓶頸,無法突破,作品也缺乏情感,就只是在畫布上涂布各種色彩而已。
當她移居德國求學時,十分渴望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因此曾在三年之間搬了九次家,有時早上醒來常不知身在何處。
在那樣的遷徙流離當中,有天早上她拿了身邊的毛線,開始像織布那樣順著自己的身體與睡床纏繞,好像在自己的房間中作劃一樣,在三維空間中創(chuàng)造著立體的繪畫,并從中反射出個人的情感與情緒。
對她來說,以毛線羅織的網,就如同人際關系,有糾結、有緊繃、松弛與斷裂。而毛線無論是垂懸或纏繞,每次移師到一處新的地點展出,都會重新布展,因此每回都是全新的開始。?
“借由毛線,我終于找到想要的創(chuàng)作媒材,我所有的作品都沿著『連結』與『情感』這兩個主軸而展開。在2005年被診斷出罹患卵巢癌之后,我才又開始重拾畫筆,以前我總認為繪畫不過就是關乎技巧的一件事,但在得知罹癌之后,我渴望能從畫中再度表達自我的情感?!?
?
由病痛中體悟人生 借作品探討無常
創(chuàng)作并非一種對于內在焦慮的療愈,以她的例子來說,恐懼更是創(chuàng)作的一種必需?!拔业膭?chuàng)作出于情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我的目標就是將內心的小宇宙與外在的大宇宙連結在一起。我的作品就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借由創(chuàng)作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并與它們產生連結?!?/p>
她回顧2017年當策展人片岡真實前來德國柏林邀請她前往森美術館舉辦特展時,她內心感到非常雀躍,可是隔天回診,醫(yī)師卻告訴她癌癥復發(fā)的壞消息。
因此在準備特展同時,她必須經過另一次手術以及長達數(shù)月的化療,這段期間身心所經歷的苦痛與折磨,轉化成為人生的反思,并成為2019年在東京森美術館起跑的特展主題《顫動的靈魂》,對人生、死亡有著更深的思索。
當身體與心靈在癌癥療程期間產生斷裂的感覺,她想要再次使用自己的身體,創(chuàng)造身后可以繼續(xù)存在的作品。因此她開始使用銅、皮革、線、玻璃等媒材來創(chuàng)造藝術裝置與雕塑。
?“我認為藝術能幫助人們在言語文字之外互相溝通,但這是很難解釋的概念,因此我希望人們在進入展廳,看到作品時能感到驚喜,再來思考整個藝術想要傳達概念?!??
?
舊物件隱藏情感 由藝術作品串聯(lián)情感
另外她也談及作品的另一特色,就是融入了各種舊物件,而她開始搜集物件,也是出于情感的因素。
多年前她曾經歷流產傷痛,不久后又遭遇父喪打擊,讓她興起想在手中握住一些微小但卻重要物件的情緒,因此她開始收集鑰匙,也將之融入作品之中。對她而言,舊物并不只代表著“我”,更是“我們”。
“當作品不再只是關于我自己,而更是集體的存在,這就會變成藝術?!彼劶白髌分黝}之一是“不存在當中的存在”,因此她常搜羅老舊的尋常物件,像是鞋子、行李箱、椅子、床、鑰匙、窗框等,并將之以毛線連結起來。
這些物件環(huán)繞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累積、承載著人們的記憶與存在。她舉例說明,我們可能從來沒有見過某個人,卻能通過一雙舊鞋,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我使用舊的物件,因為它們遺留了人的痕跡,我相信我們身邊的物件會累積留下某種回憶?!?/p>
回憶如此無法觸及,但力量卻無比強大。塩田千春就善用了這種強烈的意識連結,串聯(lián)了人們的情感,創(chuàng)造出令人過目難忘的藝術盛景。

▲對塩田千春來說,紅色代表生命、死亡與重要的連結。?

▲代表作之一《不確定的旅程》,以紅線貫穿金屬小船之間,激發(fā)觀眾對人生議題的探索與思考。

▲在行為藝術《成為繪畫》當中,藝術家將自己的身體完全覆蓋在紅色琺瑯漆之中。

▲作品《積累—尋找終點》以陳舊的行李箱與垂懸的紅線,引領觀眾思索人生的流離與關系的交織。?

▲作品《寂靜中》,黑色象征宇宙的深邃與內省。

▲塩田千春也與導演與編舞家合作,延伸出風格獨特的舞臺與場景設計。

▲作品《時空的反思》以密密麻麻的黑線將白色洋裝與其鏡中的反射重重包覆。

▲通過老舊窗框堆疊,作品《內外》引領觀眾想象窗內vs.窗外的凝視,思索時光的流逝與歷史的演變。

▲以白線創(chuàng)作的《我們去哪里?》試圖表達靈魂超越物理實體而存在,與展覽主題《靈魂的顫動》形成強烈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