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陶瓷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關(guān)鍵之一是用麻倉土和瓷石混和而成的新配方制作胎體,成功燒制出大型器物,如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梅瓶即是改良胎土后的產(chǎn)物。
此器呈小圓口、折沿唇、短頸、豐肩、腹部深長之狀,底部有淺凹足,器身高達49公分,器壁做成八棱形,是其特殊之處。胎體顏色灰白,帶有一些雜質(zhì),釉色白中帶青,肥厚瑩潤,呈現(xiàn)元代的典型特征。
梅瓶肩部用細筆勾勒一圈卷草紋,卷草下方披覆四個如意云頭形邊框,框內(nèi)填飾折枝花卉。腹部中段為菱花形邊框,框內(nèi)填飾蒼松、翠竹及梅樹,以“歲寒三友圖”作為全器的主題紋飾。
瓶腹下方環(huán)繞一圈如意云頭形邊框內(nèi)填折枝花卉,框尖朝上,與肩部紋飾呼應,其余隙地勾畫卷草紋樣。豐富的紋飾題材布滿全器,利用粗細相間和濃淡有別的技法,突顯主紋和副紋的形狀,整體層次清晰,繁而不亂。
類似的八棱形大梅瓶亦可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博物館的收藏中,三者紋飾同中有異,可以作為對照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