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官网,大地资源第二页中文高清版,大地资源网更新免费播放视频,大地资源在线影视播放,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视频下载,大地中文资源6

第 621 期文章

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 明清藍釉系瓷器

明宣德.灑藍釉暗花龍紋碗+「灑藍」以吹釉方式施釉,釉色深淺不一,猶如灑落飛濺的水滴或是雪花紛飛之景象。(圖一)+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品明宣德.灑藍釉暗花龍紋碗+「灑藍」以吹釉方式施釉,釉色深淺不一,猶如灑落飛濺的水滴或是雪花紛飛之景象。(圖一)+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品

藍釉是以鈷為著色劑所燒制的釉色,此一著色劑的運用始見于唐代,以鈷為著色劑燒制藍斑或藍彩。元代除了用鈷料繪畫青花之外,也將其加入釉中調(diào)成藍釉,燒成藍地白花之圖樣。

 

明代窯場以元代的藍釉白花為基礎,洪武時期發(fā)展為全器藍釉瓷,其后隨著施釉方法、燒窯溫度與窯內(nèi)氣氛的改變,衍生出多種不同的色彩。本文選取灑藍、霽藍、天藍、孔雀藍釉及孔雀綠釉等品類,介紹明清藍釉系瓷器的概況。

 

一、灑藍

 

“灑藍”是利用吹釉的方式將釉料施于胎體上,以高溫燒制而成的釉色,為明代宣德時期的創(chuàng)新技法。

 

例如圖一為震旦博物館所收藏的明宣德灑藍釉暗花龍紋碗,胎體略厚,碗口朝上呈直口狀,器壁以傾斜的弧度向下收窄,腹部較深,器底有淺凹足,碗內(nèi)施白釉,外壁陰刻龍紋并施藍釉。

 

此器的藍釉是用管具蘸取釉料,再吹于器表上,由于釉料厚薄不均之故,經(jīng)高溫燒成濃淡不均、或深或淺的斑點,猶如大大小小、灑落飛濺的水滴,或如漫天飛舞的雪花,頗能引人遐思。

 

灑藍是宣德時期的名貴品種,數(shù)量不多,以后也罕見燒制,直到清代才又復興起來,常在灑藍器上描金裝飾,轉為華麗的風格。

 

二、霽藍

 

“霽藍”是以鈷為著色劑,經(jīng)窯內(nèi)高溫燒成的藍釉,又有“祭藍”、“霽青”、“積藍”等異名,也是明清時期的著名品類。

 

例如圖二為明宣德霽藍刻花蓮瓣紋鹵壺,壺口上方加蓋,頸部短直,肩部傾斜,腹部圓鼓,底部有淺挖足,壺身兩側附加短流和曲柄,表面淺刻四層浮雕狀的蓮瓣裝飾。

 

壺體外壁和器蓋遍施藍釉,釉色深亮,色澤均勻穩(wěn)定,壺口、蓋緣、流口、曲柄側邊及蓮瓣凸棱處,皆因釉料在高溫下熔融垂流而露出白色胎體,這種白邊現(xiàn)象為霽藍釉的特色。

 

霽藍在明宣德時期最負盛名,與霽紅、甜白并列為宣德時期的“三大上品”,深沉平穩(wěn)的釉色令人愛不釋手。

明宣德.霽藍釉刻花蓮瓣紋鹵壺+「霽藍」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藍釉,釉色深沉穩(wěn)定,口沿露出白邊為其特征。(圖二)+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11。明宣德.霽藍釉刻花蓮瓣紋鹵壺+「霽藍」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藍釉,釉色深沉穩(wěn)定,口沿露出白邊為其特征。(圖二)+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11。

三、天藍

 

“天藍”也是以鈷為著色劑,經(jīng)過高溫還原焰所燒制而成的品類,但是鈷的含量較低,所以釉色淺淡。

 

例如圖三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雍正天藍釉環(huán)耳方瓶,圓形瓶口,短頸上窄下寬,肩部平展,腹部呈長方形,底下具有圈足。瓶腹正背兩面分別貼飾一個梅花帶環(huán)耳,器內(nèi)施白釉,外壁施天藍釉。

 

此器的釉色猶如天空之藍而得名,釉面溫潤瑩潔、穩(wěn)定光亮為其特征。雖然宣德官窯遺址曾經(jīng)出土類似天藍釉器的殘件,但是釉色并不純正,真正成熟的天藍釉瓷直到清代康熙年間才創(chuàng)燒出來。

 

康熙的天藍釉瓷以小件的文房用具居多,雍正時期增加器型品類,釉色亦有深淺變化,風格素凈雅致。乾隆之后常在天藍釉上加以描金裝飾,走向富麗堂皇之美。

清雍正.天藍釉環(huán)耳方瓶+「天藍」是以微量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釉,釉色淡藍,色澤穩(wěn)定光亮為其特征。(圖三)+圖片來源:《顏色釉37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頁99,圖91。清雍正.天藍釉環(huán)耳方瓶+「天藍」是以微量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釉,釉色淡藍,色澤穩(wěn)定光亮為其特征。(圖三)+圖片來源:《顏色釉37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頁99,圖91。

四、孔雀藍釉

 
 
“孔雀藍釉”屬于低溫釉,制作工序分為二個階段,首先用高溫將坯體燒成白胎,其次罩上藍釉,放入窯內(nèi)低溫燒制。
 
低溫藍釉的顏色會受到胎釉成分與窯內(nèi)氣氛的影響,產(chǎn)生偏藍或偏綠的差異,故有“孔雀藍釉”和“孔雀綠釉”之異名。例如圖四為景德鎮(zhèn)珠山官窯遺址出土的明宣德孔雀藍釉盤,造型呈撇口、弧壁、圈足之狀,圈足內(nèi)底用鈷料書寫青花年款,盤內(nèi)和圈足內(nèi)底罩上透明釉,高溫燒制成瓷,再于外壁施藍釉,低溫燒成。
 
由于此器的釉色偏藍,因此稱為“孔雀藍釉”,將此藍釉與圈足內(nèi)底處的青花年款互相比較,前者采用低溫燒制,后者則以高溫燒成,二者的顏色質感截然不同。

明宣德.孔雀藍釉盤+瓷盤外壁施「孔雀藍釉」,采低溫燒制而成,顏色質感與高溫燒制的青花不同。(圖四)+圖片來源:《景德鎮(zhèn)出土元明官窯瓷器》,圖267,圖271。明宣德.孔雀藍釉盤+瓷盤外壁施「孔雀藍釉」,采低溫燒制而成,顏色質感與高溫燒制的青花不同。(圖四)+圖片來源:《景德鎮(zhèn)出土元明官窯瓷器》,圖267,圖271。

五、孔雀綠釉

 

孔雀綠釉的名稱與孔雀藍釉一樣,都是從孔雀羽毛顏色所做的聯(lián)想,因其釉色偏綠而稱之為“孔雀綠釉”。

 

例如圖五為明宣德孔雀綠釉弦紋三足爐,此器呈直口、深腹狀,底下有三個獸形足,表面制作凹凸相間的環(huán)狀棱紋,爐內(nèi)施白釉,外壁施孔雀綠釉,內(nèi)凹處因釉料積聚而為深藍色,整體呈現(xiàn)深淺相間的色澤變化。

 

此種釉色亦有“法翠”、“翡翠”或“吉翠”等異名,呈色頗為美麗,可惜低溫釉彩與胎體黏著并不緊密,出土時常有剝落現(xiàn)象。

 

灑藍、霽藍、天藍、孔雀藍釉及孔雀綠釉等品類,在同一色系里衍生變化,產(chǎn)生不同的色澤與質感。下期將以青釉為題,介紹明清時期的青釉系瓷器。

明宣德.孔雀綠釉弦紋三足爐+爐身外壁施「孔雀綠釉」,內(nèi)凹處因為積釉而形成深淺相間的色澤變化。(圖五)+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05。明宣德.孔雀綠釉弦紋三足爐+爐身外壁施「孔雀綠釉」,內(nèi)凹處因為積釉而形成深淺相間的色澤變化。(圖五)+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05。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lián)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lián)系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
安多县| 德州市| 安远县| 工布江达县| 福海县| 济宁市| 沁源县| 黄梅县| 景宁| 多伦县| 滦平县| 蒲城县| 乐山市| 德安县| 久治县| 宁都县| 壤塘县| 清远市| 宝坻区| 东阳市| 韶关市| 台北市| 龙井市| 潮州市| 井研县| 类乌齐县| 桃园县| 花垣县| 拉孜县| 崇州市| 张家界市| 米泉市| 杂多县| 安岳县| 张北县| 华坪县| 安远县| 石渠县| 洱源县| 交城县| 阳春市|